歡迎加入fb(香港美食分享)
(在TVB工作,参加婦女新姿節目--方太烹飪節目)
這是大家的園地
歡迎加入(香港美食分享)
大家分享中西美食等
但不當言論, 政治, 廣告宣傳, 及不清楚的相片會被刪除!
為推廣美食等文化而努力!
新會員加入(香港美食分享) 如沒有首頁及內容, 不會被接納的.
雞蛋仔是一種香港原創的傳統街頭小吃,據說在五十年代的香港已經出現,當時雜貨店有不少破裂的雞蛋賣不出去,因為不想白白浪費,於是有人忽發奇想,加入麵粉、牛油等做成蛋漿,然後倒進模具烘焗,後來有人設計出雞蛋狀的模具,於是被命名為「雞蛋仔」。雞蛋仔的主要成分包括雞蛋、麵粉、淡奶和糖,完成後呈金黃色。雞蛋仔已經從香港流傳到鄰近地區,現在連北美地區都可找到這種香港小吃。台灣有一種成分類似雞蛋仔的食品稱為雞蛋糕。
油炸鬼,现在大部分地方叫油条、炸面,果子,在粤语及闽南语地区仍叫油炸鬼。油条的传统制法是:用面粉加入明矾、食碱、盐等调制成矾碱面团,再拉条经油炸而成。
油炸鬼原本係叫做油炸檜;檜即係宋朝時代一個被公認為奸相嘅秦檜;而油炸檜就係後人因為勁憎呢個奸相曾經設計陷害忠臣岳飛,恨佢做禍國殃民嘅事,於是創作呢種民間小食嚟發洩,寓意秦檜同佢老婆死咗之後除咗希望佢哋落地獄之外,重要俾閰羅王放佢哋落滾油度炸嚟懲罰佢。由於係咒佢哋兩公婆,所以油炸鬼一定係好似有兩條嗤埋咁樣。
後來呢隻嘢食嘅名喺歷史上一路流傳,演變成今時今日嘅油炸鬼。而油炸鬼係外國亦俾人叫做Chinese Donut(中國冬甩),因為佢同冬甩一樣都係炸嘢。
猪红粥(又名小紅)是一道汉族药膳,属于粤菜系。可以贫血调理,补血调理,是接触电离辐射人员食谱。将米洗净,沥干水,用少许精盐腌拌,放入滚开的水中,同时放入腐竹及瑶柱,高火20分钟。将猪红切块,放在清水中浸泡过。粥快煮好时放入猪红,再煮开即成。吃时浇上酱油,撒上葱花及胡椒粉调味,另外还可以入油条(切小段)或咸蛋(切碎)一起食用。
炸兩是一種廣東的特色小吃,流行於香港。是廣東人把腸粉和油炸鬼兩種小吃混合而產生的小吃。製法是用腸粉包裹油炸鬼,然後切成小段,淋上豉油,灑上芝麻即成(習慣上一般普通腸粉在拉製中均灑上蔥花及小蝦米,但製作炸兩時通常會用沒有蔥花和小蝦米的齋腸包裹)。香港人通常在吃粥時吃炸兩,所以炸兩主要在粥店或大排檔售賣,現在擴展到也有酒樓當作點心售賣。
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原稱嗱喳麵。大陸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麵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顧客可自由選擇麵條,配料和湯汁,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消失。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舖,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和湯汁亦有多種選擇。車仔麵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廉價食品。
及第粥,又稱狀元及第粥,指一種粵式粥點,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它是廣州西關著名粥品之一,十分鮮味可口。
廣東魚片粥...又名(擺尾)
豬紅粥又名(小红)
白粥 又名(米王)
油條有名(油炸鬼)
白飯又名(靚仔)
叉燒飯又名(詐嬌)
唔要蔥花又名(走青)
唔要糖又名(飛砂)
唔要鼓油 又名(走色)
其他由你們提供……
胡椒咸菜煲猪肚汤是一款以猪肚、咸菜等做成的汤菜。春夏交接之时天气反复无常,早晚温差大,又潮湿,人容易疲倦,昏昏欲睡且胃肠不适。此时适合酌量吃辣,白胡椒猪肚汤就是一款适时汤水,能散寒、开胃,增进食欲。汤里还加了咸菜,咸酸可口。菜品补虚劳,温中散寒,醒脾开胃。可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虚寒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
柴魚花生豬骨粥
柴魚花生粥 是廣東很普遍的粥。
原料是柴魚,花生,還有鹹豬骨。豬骨要醃鹹,柴魚用水發開,用一半剁碎,留一半切丁方備用。
水滾下米,豬骨先出水再下,下剁碎柴魚,花生米先泡水幾個小時,一起煲粥。大概煲一個半小時,加入切丁方柴魚,再煮一會,加點鹽就行。
金錢肚,學術上叫蜂巢胃或者網胃,係反芻動物嘅第二個胃,用嚟分解食物纖維,因為蜂巢形紋路睇落好似有一個個銅錢,所以有咁嘅名。
金錢肚亦係廣東嘢食,整成醬汁金錢肚。
老婆餅……但冇老公餅?有盲公餅?但冇盲婆餅?……即有乸冇公、有公冇乸!
老婆餅又稱冬蓉酥,是一款發源於廣東的傳統餅食,在中國廣東和香港最為常見,在臺灣亦可找到。呈圓形,表面是一層酥皮,裏面則是冬瓜蓉,原本冬瓜蓉淡而無味,加上糖後便是甜味。
魚蛋河粉又稱魚蛋粉或魚蛋河,是一種廣東潮汕食品,亦流行於香港,以煮熟的潮州魚蛋和沙河粉,加入熱湯即成。
鹹肉粽( 加砂糖)……【解一隻 滾砂】
豬手撈麵……明明是腳?
民聲兄 這道料理台灣人叫豬腳麵線 平常用來去霉運的 譬如犯案服刑完或 寃屈洗脫算是逃過牢獄劫數 親友們會在家門前置放爐火在跨過爐火才進入屋內在家中祭拜 後吃完備妥的豬腳麵線就此算是擺脫霉運化解凶噩
熱狗……不是狗肉做?
熱狗(Hot dog)是香腸的一種吃法。夾有熱狗的整個麵包三明治也可以直接稱作熱狗。吃熱狗的時候可以配上很多種類的配料,比如番茄醬、美乃滋、芥末、漬包心菜、漬白蘿蔔、洋蔥屑,生菜屑、番茄(切片,切屑或切塊)和辣椒等等。
熱狗還有其他種的變化。加起司的叫做「起司熱狗」,或是直接叫「起司狗」。加了辣肉醬(chili)的叫做「辣狗」。前面兩種全加的就叫「辣起司狗」。
裹了玉米漿的油炸熱狗,而且插了根小竹棒的叫做玉米狗。(在台灣有時也只稱熱狗)玉米狗可以直接吃,或是沾了芥末或是番茄醬之後吃。
受各地方不同飲食習慣的影響,熱狗會使用不同的材料,傳統上會使用法蘭克福腸,而一般則以豬肉或牛肉為主,但也有使用牛肉及豬肉的混合餡料,或是甚至使用火雞肉、雞肉或蔬菜類等不同材料製作,再經過調味,入味,有時會用煙薰,然後烹煮。台灣的小熱狗使用廢棄雞頭(含喙)打碎後加肉精提味,色素染色。在出貨前一般會先把包覆熱狗的覆膜先去掉。一般尺寸的熱狗長度是6寸(15厘米)。在某些地方則是長度12寸(30厘米)的熱狗比較受到歡迎。
菠蘿包…… 點解冇菠蘿 ?有冇菠蘿味?
菠蘿包的外形,常見的波蘿包少有如此平均的表面菠蘿包一種普遍的甜味麵包。據說是原本稱為「俄羅斯包」。1960年代,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因而得名,所以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分。
菠蘿包沒有餡料。菠蘿包的產生一種說法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包子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包外層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而成,是菠蘿包的靈魂,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外形亦與日本的蜜瓜包(或稱菠蘿麵包、甜瓜包,メロンパン)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蘿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麵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而不少茶餐廳與冰室亦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點心食用居多。菠蘿包售價亦相當便宜,一般約港幣$1.5至$4不等,深受香港人歡迎。而除了在香港外,在南中國地區亦甚為普遍。
鴨腿湯飯 (要左髀)
左髀
左髀(左大腿)是香港人對雞、鴨、鵝等的特殊偏好,香港人相信吃禽鳥時,以腿部最為矜貴,當中又以左腿較右腿為佳,在197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後,據說一些客人走進店舖,二話不說只叫「雙髀飯」,還指定非左髀不要,以顯示豪氣。
至於為何左腿較右腿為佳,坊間有不同解釋。最常見的說法,是因為鵝在排尿時,通常是提起左腿,因此小便順着右腿而下,沾上羶味,故左腿較右腿衛生。然而,由於鳥類並沒有膀胱,因此鳥類,包括鵝,並不能好像人類或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排尿,因而這個說法的可信性相當低。
另一種說法指左腿活動較多,因此肉質較為粗壯結實。
除此之外,也有說法指這是因黑話而造成的一場美麗誤會。在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前,有些不肖的香港警察會向商家收取「保護費」,若不確定是否已交費,就會委婉地問:「吃燒鵝,左髀好還是右髀好?」已交錢的商戶會答:「左髀。」倒著唸則成「髀左」,與廣東話中的「畀咗」(已交了)同音。
事實上,部份食家並不同意腿部最為好吃。以燒鴨鵝為例,一般以「腩位」(近腹部)較獲食家喜好,因為當鴨鵝掛起來燒烤時,所有調味料都聚在該處,令骨頭亦能入味。
大包全稱雞球大包,係點心嘅一種。用低筋麵粉加上澄麵做皮,以豬肉、雞蛋、雞肉、冬菇、鮮筍(或沙葛)等作主要餡料,將釀好餡料嘅大包蒸製而成。大包貌似菜肉包,不過造型龐大,大概係一般中式包類體積嘅3倍左右,通常一個普通嘅蒸籠只可以放入一隻大包。
大包源自廣州嘅茶樓提供嘅點心之一。由於大包體積大、餡料多,令食客可以飽肚。茶樓通常對大包嘅規格、質量、定價經過精心計算,以免做蝕本生意。「賣大包」一詞亦因而成為廣東流行語,意思係以廉價招徠。一般賣大包有兩種
雞蛋仔是一種香港原創的傳統街頭小吃,據說在五十年代的香港已經出現,當時雜貨店有不少破裂的雞蛋賣不出去,因為不想白白浪費,於是有人忽發奇想,加入麵粉、牛油等做成蛋漿,然後倒進模具烘焗,後來有人設計出雞蛋狀的模具,於是被命名為「雞蛋仔」。雞蛋仔的主要成分包括雞蛋、麵粉、淡奶和糖,完成後呈金黃色。雞蛋仔已經從香港流傳到鄰近地區,現在連北美地區都可找到這種香港小吃。台灣有一種成分類似雞蛋仔的食品稱為雞蛋糕。
紅蘿蔔青蘿蔔粟米豬骨煲湯
油炸鬼,现在大部分地方叫油条、炸面,果子,在粤语及闽南语地区仍叫油炸鬼。油条的传统制法是:用面粉加入明矾、食碱、盐等调制成矾碱面团,再拉条经油炸而成。
油炸鬼原本係叫做油炸檜;檜即係宋朝時代一個被公認為奸相嘅秦檜;而油炸檜就係後人因為勁憎呢個奸相曾經設計陷害忠臣岳飛,恨佢做禍國殃民嘅事,於是創作呢種民間小食嚟發洩,寓意秦檜同佢老婆死咗之後除咗希望佢哋落地獄之外,重要俾閰羅王放佢哋落滾油度炸嚟懲罰佢。由於係咒佢哋兩公婆,所以油炸鬼一定係好似有兩條嗤埋咁樣。
後來呢隻嘢食嘅名喺歷史上一路流傳,演變成今時今日嘅油炸鬼。而油炸鬼係外國亦俾人叫做Chinese Donut(中國冬甩),因為佢同冬甩一樣都係炸嘢。
猪红粥(又名小紅)是一道汉族药膳,属于粤菜系。可以贫血调理,补血调理,是接触电离辐射人员食谱。将米洗净,沥干水,用少许精盐腌拌,放入滚开的水中,同时放入腐竹及瑶柱,高火20分钟。将猪红切块,放在清水中浸泡过。粥快煮好时放入猪红,再煮开即成。吃时浇上酱油,撒上葱花及胡椒粉调味,另外还可以入油条(切小段)或咸蛋(切碎)一起食用。
魚翅 做早餐…
北京填鴨
糯米雞
麵包
六十年代$0.15毫半可買二個
今天不同了!
最殘忍的食物 , 廣東(煲仔飯) ……為何冇(煲女飯)??
紅龜粿 草仔粿
雲南過橋米線
燒乳豬(亦稱烤乳豬)是傳統食品的一種。製法是將二至六個星期大,仍未斷奶的乳豬宰殺後,以爐火燒烤而成。世界不同的飲食文化中都有燒乳豬這種菜色。中國在西周時相信便已有食用燒豬。當時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信便是指燒豬。在西方,古羅馬的傳統菜譜中亦有燒乳豬一項。現今的中國菜中以粵菜的燒乳豬最廣為流傳;而在西方國家中,葡萄牙及西班牙俱以燒乳豬為特色菜。
晉武帝司馬炎到女婿王濟家做客,有一道蒸乳豬,味道特別鮮美,王濟稱小豬是用人奶餵大的。皇帝聽了不舒服,沒有吃完便離席而去。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卷第八 《灸法第八十》中「灸豚法」已經詳細記述燒乳豬法:將吃奶的乳豬﹐雌雄皆可,洗得極干淨,小穴開腹,塞滿茅草,用木棒貫穿,在文火上烤,不停轉動,不時遍塗潔白豬油或麻油。烤熟的乳豬,顏色有如琥珀,又像真金,到口消融。
梅菜扣肉(英文名:Pork with salted vegetable)也称为烧白,是汉族传统名菜,属粤菜客家菜。
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
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豬腳姜又稱雞蛋豬腳薑醋或薑醋,是一道廣東的漢族傳統名菜,最具特色的女人滋補食品,屬於粵菜。
爆米花又稱玉米花、爆穀或爆谷,是膨化了的玉米粒,體積比原來的玉米粒增加了60倍,是常見的零食和小吃,尤其是戲院和電影院裡的常見食品。與爆米花類似的食品還有大米花、小米花等。 目前,美國是爆米花的最大消費國。
盆菜是東莞市長安鎮以及香港新界的圍村裏的新界原居民的傳統食物,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月餅,或叫中秋餅,是大中華地區、越南、琉球的中秋節食品,越南稱為餅中秋。月餅最初為形如滿月的餅,外觀為圓形,後來有方形或其他形狀。月餅外層通常以小麥粉為皮,其內有餡,餡料多種多樣。 中秋節吃月餅是中華文化的傳統風俗。
清蒸大闸蟹,江浙、上海菜品名。做法非常简单,为家常菜式之一,首选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为主要材料,烹饪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食用时配上自己精心调制的酱汁和黄酒,既能调味驱腥,又能完全吊出大闸蟹的美味。属于清蒸海鲜类菜系,以其味道醇厚,营养丰富而闻名。大闸蟹盛产地于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吃法包括武吃和文吃,文吃则是用工具精心地挖出蟹壳、蟹腿、蟹钳每一处细小的蟹肉。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馬拉糕,英文名:Cantonese sponge cake 是傳統的廣式茶樓點心,而香港的港式馬拉糕,又叫做古法馬拉糕。馬拉糕是廣東茶樓裡常見的點心之一,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算是蛋糕的一種。正宗馬拉糕由麵粉、雞蛋、豬油、牛油混合發酵三日,最後放在蒸籠蒸製而成。茶樓內的馬拉糕通常製成一大型圓狀,切開成小塊發售。馬拉糕呈金黃色,新鮮吃時非常蓬鬆、柔軟,帶有輕微的香味。若發酵足夠,馬拉糕的顏色會變成深褐色。亦有簡易馬拉糕制法使用紅糖而且無需發酵,但鬆軟程度會稍低。
壽桃包,或稱壽桃,是蓮茸包的一種,通常是白色包身,頂部表面表面染上粉紅點或淺粉紅色,中間佔半長度有微微直紋,包身一邊尖細,以模仿桃的形狀,用於壽宴。 在傳統的稱謂上,用以壽宴的壽桃包稱為「壽桃」;用於白事的類似包子稱為「壽包」。
鬚糖原名銀絲糖(又名龍鬚酥),原料為糖膠,傳統龍鬚糖餡料可以包括砂糖、花生、芝麻和椰絲等,原是中國民間傳統小吃。
蠔仔粥是潮州美食之中的最傳統及最知名的菜餚之一,蠔仔能夠帶出粥豐富的海鮮味道和獨特的口感。
蛋撻為香港地道代表食物之一,香港蛋撻分為酥皮,牛油皮兩款。1940年代,香港高級西餐廳引入蛋撻,1950年代開始出現於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份下午茶餐。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只有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大部份茶餐廳從麵包工場訂購蛋撻。大部分麵包店都會供應蛋撻。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香港多間蛋撻店馳名中外,外國人人到香港必定嚐嚐香港蛋撻。
麥芽糖夾餅是香港、澳門和臺灣的一種街頭小食,在臺灣,一般以麥芽餅稱之,而臺灣閩南語以麥芽告餅稱之,以兩塊餅乾或特製煎餅夾着繞着小木(或竹)支的麥芽糖就成為麥芽糖夾餅。以前是港澳及臺灣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但現時已不常見,在港澳地區,僅於以懷舊作為賣點的香港旅遊景點(如大澳)和澳門的白鴿巢公園前地、二龍喉公園前的商鋪前等地有售;在臺灣亦不常見,通常僅見於民俗攤位、部分傳統菜市場、及部分夜市攤位,但能見度略高於港澳。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廣東人民自創的小吃糕點,也是香港的街頭傳統小吃。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
倫教糕(亦作倫滘糕),又稱白糖糕,是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使用白米及白糖製成的傳統小吃。始創於明朝時順德倫教(古稱倫滘)的一梁姓小販。據說該小販蒸鬆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但蒸出來的反而深受歡迎,人人食過都認為這種新小吃質地爽滑。後來,小販改用白糖製糕,令蒸出來的糕顏色更晶瑩潔白,食客稱之為「倫教糕」,後來又稱「白糖糕」。
豬腸粉又稱齋腸,是一種使用米漿製作的廣東食品,在香港及馬來西亞是常見的街頭小吃。香港的豬腸粉除了使用醬油調味外,還可按喜好加入甜麵醬、辣椒醬或芝麻醬。香港的酒樓常以XO醬與豬腸粉同炒,製作XO醬炒豬腸粉。
皮蛋瘦肉粥是广东省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皮蛋瘦肉粥以切成小块的皮蛋及咸瘦肉为配料。不同地区的配料有所不同,有人会在进食前加上香油及葱花,也有加葱花或脆。另外,亦有从皮蛋瘦肉粥演变而成的皮蛋肉片粥,采用了新鲜的肉片,而不是腌过的咸瘦肉作配料。行内简为称“皮蛋瘦”,又称为“有味粥”。
皮蛋瘦肉粥因质地黏稠、口感顺滑、好消化而受老年人的喜爱
合桃酥,有核桃, 吃起来是酥的, 故名“合桃酥”。
西樵大餅,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的一種民間小食。為一種白色粉狀圓形大餅,因較其他餅類的體積略大,故叫大餅。相傳該餅由明朝嘉靖年間籍貫南海的宰相方獻夫所創製。
其縮小版則為光酥餅。兩者原料一樣,但分量有別。光酥餅體積較小,易於攜帶。
艾餅,又叫艾餜,田艾餅,是一種漢族客家小吃,主要盛行於廣東南方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比如梅州和湛江等,以梅州豐順和湛江雷州的最為有名(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這玩意)。一般是選在清明及農曆七月十四的鬼節才做。
南方在清明節前,會採艾草之嫩頭,搗爛與米粉和之,做成餅,餡有筍,肉,酸菜,乾子,也有甜芝麻糊等等。
順德雙皮奶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先將鮮牛奶燉滾,趁熱倒在碗裡,熱氣會使牛奶表層結出奶皮;待牛奶完全冷卻後,讓奶皮留在碗底,將牛奶倒出,加白糖、蛋清均勻攪散後,再倒回剛剛有奶皮的碗裡,使碗底的奶皮浮起;然後將其放到火上繼續燉蒸,適時起鍋、冷卻,新的奶皮生成,是為雙皮奶。
年糕是流行於東亞新年的一種傳統美食,中文裡年糕與「年高」諧音,有年年高的意思。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來祭祀神靈及供奉祖先,其後漸漸成為一種農曆新年食品。
荔浦芋扣肉是廣西“十大名菜”之一,廣西各地傳統宴席名菜,曾獲“全國名菜”之稱。色澤金黃,酥而不爛,肥而不膩,芋片芳香,肉片味醇、色、香、味、形俱佳。吃荔蒲扣肉有個講究,不是避開肉塊專夾芋頭,而要芋頭與扣肉成雙入口,這樣的吃法才算地道,味道也才正宗,芋頭很粉很面,沖淡了肥肉的油膩味,肉中有芋味,芋中有肉味,相得益彰。酥香味美,四季皆宜,男女老幼都喜歡吃.素有“一家蒸扣,四鄰皆香”之讚譽,不僅是歷代皇室的“貢品”,更成為逢年過節的家宴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按我下面步驟來做,您也可以做出一道濃香四溢的美味佳餚來招待您的客人,不愧為名菜,不會讓人失望的。
叉燒餐包是一種香港以及廣州常見的特色麵包,是中式叉燒包和西式餐包的結合。叉燒餐包的包身類似西式餐包,但餡料採用中式叉燒包的叉燒餡料。
叉燒餐包的餡料是使用切碎的叉燒、醬油、蠔油和洋蔥做成,這些餡料會被放入西式餐包的麵團內,然後放進烤箱烘焙。
香港常見的叉燒餐包共有兩種,一種常見於麵包店,而另一種通常只會在茶樓供應。
在麵包店發售的叉燒餐包,包身大小如同一般香港常見的西式麵包,一個的分量已足夠作為簡單的早餐。叉燒餐包除了可作為早餐外,也有不少市民作為零食。
在茶樓供應的叉燒餐包,包身明顯細小,通常只有一、兩口的分量,烘烤前還會在包身表面塗上蜜糖或糖漿,所以包身表面常有光澤。這種叉燒餐包通常在茶樓作為其中一種點心,由於包身細小,一碟便可放上三個,較小的分量也可讓食客能夠品嚐其他點心。
西米糕
西米糕迷人之處,不但好吃,賣相也討好。西米粒粒透明,像水晶,配上 不同餡料,很晶瑩可愛。
海南雞飯是一道雞肉配香飯的菜餚,起源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斬雞做法,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20世紀初期,隨着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等地。
糯米卷是潮汕小吃,潮州人稱腐膜,也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飲茶點心及小吃,是以用澄麵和生粉搓成粉糰的皮,捲住用糯米做的餡料,蒸熟用刀切件便成。
潮州滷水鵝
滷水係中國粵菜同閩菜成日用嘅調味料,係一種用多種香料煮成嘅醬油。材料主要包括花椒、八角、陳皮、桂皮、甘草、草果、沙薑、薑、蔥、生抽、老抽同冰糖。就是這款滷水鹅。'
糯米糍(又寫作糯米餈),也叫糯米糰,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南方以及香港的甜品。糯米糍與日本麻糬為相近食品,所以叫法有所不同。糯米餈比麻糬軟,水份比例較多。糯米餈與麻糬的材料主要都是糯米粉團,一般會有豆沙、蓮蓉或花生的餡料在內,但亦有不放任何餡料的。製法主要是將糯米粉、砂糖混合製成粉團(有時會加入椰漿),再選擇是否包入餡料,然後蒸熟,放涼後可以選擇沾上椰絲或木薯粉即可製成。
糯米糍又稱為狀元糍,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南方以及香港的小食。糯米糍以糯米為主料,糯米糍是食用、待客,作為饋贈親友的好禮物。
豉汁蟠龍鱔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菜,是近年粵菜創新菜式,已傳遍全省乃至海南等省,風靡全國。將白鱔宰淨切成連串不斷的段,蟠於盤中,用豉汁等作料拌勻,蒸熟而成。其狀如蟠龍,故名。肉爽滑鮮美而有豉味香。若選大鱔橫切成片,用豉汁拌勻蒸熟的,其狀如金錢,名“豉汁金錢鱔”。肉質爽滑,肉味鮮美,有濃郁的豉汁味及芳香。
豉汁蟠龍鱔,是用鱔魚、豆豉、顯澱粉、椒米、醬油為主料的一道菜品。
北京填鴨,又叫北京烤鴨或者片皮鴨,係出名北京菜,燒好隻鴨片佢層皮,連埋大蔥絲、青瓜絲、甜麵醬,用薄餅夾埋一齊食,剩低個鴨架可以起肉煮過,或者攞去煲湯。
石岐乳鴿是廣東省中山市著名的漢族特色小吃,石岐乳鴿本是中山籍華僑從國外引進的優良鴿種,經同中山石岐的優良鴿雜交後孵育出來的一種乳鴿。這種乳鴿以體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製方法繁多,用乳鴿製作的茶餚,有紅燒乳鴿、脆皮乳鴿、明燒乳鴿、松江乳鴿、江南白花鴿、油浸乳鴿、白切乳鴿、豉油王乳鴿等。
鹹肉粽……食豉油【 解一隻、加色】
鹹肉糭(咸肉粽)是端午節傳統美食。不過基絲汀自小愛吃糭子,平日也喜歡吃呢。記得上小學那些年,路經一位婆婆擺賣鹹肉糭,覺得是最好吃的一家。基絲汀每每買一隻糭加一碗粥,尤其天寒地凍的早上,簡直覺得是上品暖身的早餐。上學的精神特別好。
說到吃糭,有人喜歡蘸糖,有人喜歡蘸醬油。你猜基絲汀喜歡哪種吃法?糖!吃的方法,沒有絕對。大多數跟兒時吃的習慣吧。這個食譜做出來的糭子,無論蘸糖或醬油,一樣好味道。基絲汀學習的包糭方法,只需3片糭葉,就可包很多餡料。而且非常簡易,上手不難。初學時,沒把米和豆丟到四處,也沒有『倒瀉籮蟹』的情況發生。選擇和處理糭葉也很重要,請看食譜下的溫馨提示吧。
煎堆(「堆」正寫作 䭔 ),江浙地區稱麻球,華北地區稱麻糰,中國東北地區地區稱麻圓,海南稱珍袋,廣西稱油堆,台灣稱「芝麻球」,是中國油炸麵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也是廣東及香港、澳門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另有一種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紅色花狀物體,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煎堆在香港的粥品店會視作油器發售,而部份香港酒樓也會視之為點心發售。在台灣為常見的點心。
牛脷酥或馬耳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一帶的一種油炸麵食。其基本做法與油條類似,但麵糰有加糖,搓成形後中心再灑糖後才油炸而成。
廣東地區因形狀像牛的舌頭(粵語稱為「脷」)而得名。牛脷酥常見於香港的粥品店,因很多人都將之與粥一起吃。
福建地區因形狀類似馬的耳朵而得名。是福州傳統小吃,當地人多用作早餐搭配鍋邊糊。
炒米餅是廣東特產。廣東很多地方都有製作傳統,如:惠州、東莞、廣州、陽江,等。
主要成分是大米、糖,配料根據各地習俗習慣而不同。
製作步驟:將大米翻炒至金黃,而後碾成米粉,和上糖膠及加入各地特色的配料(可以是芝麻、花生、雞蛋、花生碎、椰絲等),用木製米餅模具碾壓後敲出,放入烤爐中烤製而成。
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裡製作,過年時品嚐。密封後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
該小食香脆,淞滬風味,營養豐富。
潮州 粉果是廣東省廣州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其皮與形狀較蝦餃略大而不一定是半月形,餡卻有蝦肉、鮮豬肉、叉燒、筍肉、冬菇等,放風味與蝦餃不同;與蝦餃另一異點是,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為煎粉果。
乾燒牛肉片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閩菜系。主料牛肉、芹菜等。先將牛肉切成薄片;上旺火煸炒,加薑絲、豆瓣醬、辣椒粉略炒至油變紅,加料酒、味精、白糖、芹菜翻炒幾下,淋少許醋,裝盤,撒花椒粉即可。
豆花,或稱豆腐腦、豆腐花,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果凍狀食品,比豆腐嫩軟,是一種常見小吃。對它稱謂則各地略有不同,中國北方多稱豆腐腦,南方多稱豆花,但在部分地區也有其他稱謂。傳統的製作方法,豆花多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滷水凝結,在口感上有明顯的粗澀的感覺。現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劑,口感更細膩。
燒腩卷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的懷舊飲茶點心及小吃,是以用澄麵和生粉搓成粉糰的皮,捲住燒豬腩肉,蒸熟便成。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