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 > 盂蘭盆會英歌舞
盂蘭盆會英歌舞--王民聲
英歌舞是漢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與廣東、福建等地。
大型集體舞,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舞後還有歌舞小戲,稱「英歌後棚」 。英歌舞屬漢族廣場情緒舞蹈,廣東潮陽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縣市,根據民間藝人的口耳輩傳和一些佐證資料的介紹,潮陽英歌源溯明代。
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長的圓木棒,稱為「英歌槌」。「英歌槌」的長度一般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英歌的隊員的裝扮,是按梁山好漢的形象來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別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領頭的舞槌人一般來說,左隊頭槌是秦明或者是掛黑鬚的李逵,右隊是楊志或者是掛紅須的關勝,二槌是林沖,三槌是魯智深、武松。 英歌舞的舞蹈融匯了戲劇、舞蹈、武術等成分;這種舞蹈陽剛而恢宏;現在成了人們表達喜慶的一種方式。
潮陽英歌舞慢板英歌節奏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長,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構成一組動作,慢中見勢,勢中顯氣,凝重古樸而又舒展優美,此外,還有「醉槌」英歌,舞者舞時形似醉漢,別具神韻。慢板英歌主要流傳於潮陽的棉北、文光、城南一帶。
蹈隊。最多的農民舞
|